top of page
CHEN x HO
陳薇如x何佩玲
陳薇如
CHEN WEI-JU
於紙上構築情緒博物館的藝術家
何佩玲
HO PEI-LIN
以行銷為業的朋友
以我的觀察,即便是在學院內,薇如也不太常與人談論她的藝術創作。這對應於她自己在訪談裡說的,因為她的作品非常「個人」,談論起來讓她感到很「赤裸」。因為她的水墨作品如同雜記一般,以形象化的方式表達她的近期所思與所感。她的思考在畫面中以相較隱晦的狀態呈現,並且存在模糊的空間。也就是說,聊作品對她而言等同於要向人暢談心事。因此我非常感謝她對我的信任,願意在漫長的三小時間,娓娓道來她對於創作的各種思考。
薇如和佩玲兩人作為高中時期的好友,平時各自忙著生活並沒有經常聯繫。並且因為後來各自踏入不同的領域,薇如選擇了美術,而佩玲選擇了行銷。如兩人所述,若有機會聊天話題不外乎圍繞在生活瑣事,關乎於近期規劃或者生活娛樂等等。當我與薇如的高中朋友佩玲聯繫上時,佩玲跟我確認了一下她是否為合適人選,她表示:「我很知道薇如在做什麼。」我因此有些慌張的連忙向薇如確認情況。所幸,薇如表示她們沒有聊過創作、平常也不會談論藝術。大概是因為她曾經看過兩次展出,結合對於她的認識,自行建構出的理解。隨後佩玲亦表示儘管去看過兩次薇如的展覽,卻都沒有機會聊到作品細節。最終,在所有訪談結束後,我歸結佩玲這樣的「很知道」為薇如在作品中有諸多很個人化的想法流露之故。
在訪談間也感受到,佩玲更加在乎的是生活中的薇如,而不是創作的她。她在結尾時提及:「比起她創作的動機、藝術的生涯,我更關心她有沒有過的好一點。」她也表明更加傾向的是在聊天之間去察覺薇如的情緒。然而,儘管觀看作品並非佩玲所期待亦非她所習慣,這次的訪談回應間卻處處融合了她對於薇如的察覺與用心。我想這對於薇如來說應該是十足欣慰的,因為她曾告訴我:「如果她能夠感覺的我在裡面的焦慮或不安,我會很感動。但沒有也沒關係。」
複習
作品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