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是躲避現實的地方,也是自己的情緒博物館

關鍵詞:正向

薇如:「其實我覺得是正向的逃避,可以藉由這個過程去消化一些事。因為我是一個很健忘的人,如果我做了這件事以後紀錄了它......

關鍵詞:視角

薇如​:「一開始的作品沒有可以走路的地方,這讓我開始想要怎麼畫出『有路可以走的空間』。

關鍵詞:遲疑

佩玲:「感覺她選擇她在做的事她都多多少少有一點擔心。她抓著這個擔心,又要屏除這個擔心下的在作畫。

      「其實我覺得是正向的逃避,可以藉由這個過程去消化一些事。因為我是一個很健忘的人,如果我做了這件事以後紀錄了它,類似於認真的面對它,那個不愉快的感覺就可以慢慢的淡掉,撇開有些東西只是純粹的要紀錄。她能夠幫助代謝,而且就不會活得傻傻的。」薇如的作品如同日記一般的紀錄著種種關係與情緒,某種程度上具備「自我療癒」的功能。對她而言,紙上的世界是她的「桃花源」,或者以現代用語來說,是她的「防空洞」。當外界事物成為負擔時,她總會習慣性地想「逃走」。當現實無法逃脫時,藝術卻提供給她了精神逃逸的空間。從此,在各式的掙扎間,創作出了一幅幅心靈寫照般的水墨創作。而她的創作核心終究回到「關係」上,是由於她在與人的互動間經常引起個人焦慮。她表示:「如果這件事只關乎我自己,我就可以很理所當然不舒服就放棄。但如過這件事關係到我跟其她人,而我一但放棄別人的負擔就會增加的話,這個就不是我可以逃避的。」然而她也表達畫面的體現不全是壓力,也有一些珍視之物的描寫。例如討論核心之一的《孵》,更加著重在對於養育之情的刻畫,而相對較少負面情緒的加入。

 

      而她的創作皆以水墨為媒材,最初是因為對於紙裁質地的偏好,以及傾心於媒材帶給人的那份「柔軟」。她主要有兩個並進的系列。其一為「植物」系列。發展自自身對於植物的熱愛,植物是薇如在生活中「沒有人可以說話」時的聊天對象。此系列是去背的對象物描寫,其動機為單純的喜歡該對象物,或者有時是作為另一系列的前置,較為實驗性進行角色形象的確立。這是她在進入藝術學院以後,較為「自然而然」發展而成的系列。即是,在水墨組的基礎教育中,對象物寫生的練習形式帶給她的影響。此外,另一個是「空間」系列。如同堆積木一般,並無多加思索地,她在畫面中切割出「很機械、人工」的幾何世界。此外在畫面中加入活體形象,以共構種種象徵性的呈現。每一件作品為一個房間,作為生活的採集,並有相通的元素,總體組成可謂「圖鑑」。這系列發展自前期挫敗於無法理解水墨的「空間感」,當時憶起自身對於空間的理解,是源自紀念碑谷(Monument Valley)這款遊戲。從最初拼貼式的畫面組成中那「沒有可以走路的地方」的空間,最終發展出這「有路可以走的空間」的系列。因此,此系列格外注重視角和畫面。又可細分為希望觀眾跟著引導遊走、較有故事性的作品,以及希望觀眾駐足於定點的畫面。

 

      佩玲在看過《孵》和《彎彎曲曲》兩件作品以後,將薇如這樣的創作歸納為「具備北藝特質的」。即她認為在閱讀薇如作品時,獨特性格得以顯現。如她所言,「她是比較內斂的人,穿著打扮、表達事情都比較委婉、客氣、有禮貌,而且她不喜歡飽和度太高的顏色,所以可以理解水墨為什麼可能是她喜歡的色調。」此外,佩玲亦感知到作品中處處留存的「徬徨」:「感覺她選擇她在做的事她都多多少少有一點擔心。她抓著這個擔心,又要屏除這個擔心下的在作畫。」也就是說,這源自逃避之心的不安感,在朋友的眼中似乎顯而易見。

Chen-3.png
Chen-2.png

複習

作品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