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理解什麼
建構什麼意義?

關鍵詞:主旨

宇喬:「這次的影像像是三部小散文,雖然每個畫面所使用的素材和元素都很多,但主旨可能是一句話就能結束......」

關鍵詞:區分

采霖:「宇喬的作品沒有很細分成哪一類的媒體,他就全部的整包把它打掉,凡事只要有『媒體』兩個字就把他打叉叉......」

因此我隨即詢問宇喬對於觀眾理解她的作品的期待。在構想及製作期間,她以影像生產者和習慣用社群媒體的人為主要目標,想呈現的是針對「心智病毒」這個主題所創作的「小散文」,而非給人政宣片的嚴肅感。因此分為三個頻道描寫它的形成方式、傳播途徑和現象應用,為簡明的表達各部主旨,同時也著重於製造值得琢磨的細節。對於一般觀眾的期望,是能從作品本身和篇幅短小的創作論述間自行綜合出他們想理解的東西。如她所言:「這次的影像像是三部小散文,雖然每個畫面所使用的素材和元素都很多,但主旨可能是一句話就能結束,所以只希望他們能理解主旨,其他更深入的體會就是他們的事。」

 

宇喬亦提及在作品呈現以後的觀察與反思。她察覺到非藝術圈觀眾如何被華麗和吵雜的形式吸引,由此進而挑起他們對內容的興趣。並且需要文字的輔佐觀看,因爲文字對他們來說成為很重要的依據,因為他們不太能透過視覺表達去解讀意義。這即呼應了采霖最初與作品相遇的狀態。此外,當宇喬斟酌於表達的還是有些過於複雜時,卻也發現觀眾對此的差異感受。有些驚訝地,她述說著他在現場與多位觀眾聊完以後的新發現:「觀眾其實不會疲乏,而是能夠抓到三個頻道的綜合訊息。不會著重在複雜的感受,反而享受在複雜的狀態之中。他們會抓到符號建構式如何影響我們的價值觀,但不會太過深入,他們會自己將三頻道連成一個對作品的整體認知。這是我想要達到對作品的目的,雖然我還是覺得有點太雜,會希望未來的作品能再精簡一些。」

 

而在與采霖訪談的最後階段,我亦是詢問了她對於作品的理解與意義的產出。對於媒體,她將其分為「有用的」和「無用不需要看的」。她坦言:「除了工作需求需要看一些財經新聞,基本上我根本不看台灣媒體的產物。他們用那嗜血的標題讓我覺得很不舒服,過於博眼球,內容跟標題根本不相關。我反而越來越依賴自媒體,比如說關鍵評論網、志祺七七,像這樣時事的解說再配上自己的專業知識的分析,是我真的會看的。」因此對於《混沌心樂園II:病毒製造》呈現部分認同的姿態:「宇喬的作品沒有很細分成哪一類的媒體,他就全部的整包把它打掉,凡事只要有「媒體」兩個字就把他打叉叉,他並沒有正面陳述到媒體其實有時候,有一些自媒體是真的有盡到以自己的專業知識去分析和傳播正確的資訊給大眾。所以看完他的作品我會覺得他的厭惡感很強烈,但沒有區分太多的細節這件事,讓我對媒體整體的看法沒有影響。不過他很成功的透過他的作品將他的角度傳達給我。」

 

雖然我認為宇喬這件作品針對的是對傳統媒體的抗議,其實並沒有對自媒體作直接的否定,但采霖的言論正是回應於宇喬所說「觀眾不是笨蛋」一說,即她試圖保留空間給作品和觀者去締造意義。我認為這次與采霖的訪談結束於此正是恰如其分之處。

感謝分享!

複習

作品

bottom of page